四、結語:漢代儒術與政治信仰
漢代儒術的構成雖不止政治神學和政治祭祀制度兩個方面,但這兩個方面是漢代儒術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出漢代儒術與政治信仰具有緊密的聯繫,並使我們得以判定漢代儒術的基本性質。
漢代儒術是在中國中古社會初期產生的。政治家們最初選擇的是“法教”,但很快失敗了。經過一段間的思想認識轉型,整個社會最終地選擇了“儒術”,獲得了成功。政治這個舞臺先後推出了李斯和董仲舒,也是政治這個舞臺否定了李斯而肯定了董仲舒。沒有政治這個大背景,漢代儒術無由產生。因而,漢代儒術是政治需要的產物。
漢代儒術的精髓是政治神學。同商周政治神學相比,漢代政治神學更精緻。由董仲舒構建起的以“天”為絕對主宰的政治神學體系,為漢代政治找到了終極的理論支點。其直接意義是神化政治秩序和政治道德,使三綱五常獲得了神聖的屬性。漢代政治神學為皇權服務,但並非為秦始皇、隋煬帝那樣的
漢代儒術不僅僅是一種“學說”,而且是一種政治“實踐”。漢代儒學有宗教向度,它不僅表現在漢儒的政治理論中,而且體現在國家的政治祭祀制度中,這是作為官方意識形態的漢代儒術與先秦儒學的重要區別。
漢代儒術沒有佛教、道教那樣的神學內容,不談來世和生命的超越;也沒有佛教和道教那樣的寺院和宗教組織機構,沒有一般化的僧侶。漢代儒術不是約定俗成意義上的宗教,而是一種政治信仰和政治操作手段。
漢代儒術與一般意義上的“出世的”宗教不同,是“入世的”政治宗教[①]。“政治宗教是以超現實的政治理想和最終的政治目標為政治理性和政治價值的信仰體系,以及為貫徹這一政治信仰而建立的一套組織、權力形態和儀式制度。”[3](p.5)政治宗教是一種特殊的宗教形態和政治文化形態。漢代儒術是政治宗教的古典形態,其現代形態是“美國國民宗教”[4][5]。從政治宗教研究這一學術視角透視,可能會使我們對漢代以後的儒術有進一步的理解。
參考文獻:
[1] 周乾溁:《董仲舒的受天監護的君權論》,《天津師大學報》1997年第4期。
[2] Wechsler,H.J., Offering of Jade and Silk.
[3] 張榮明:《權力的謊言:中國傳統的政治宗教》,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4] Richey R. E, & Jones D. G., ed, American Civil Religion.
[5] Gehrig, Gail, American Civil Religion: An Assessment. Society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1981.
Confucianism as Public Faith in Han Dynasty
Zhang Rong-ming
(
Abstract: Serious debate on the nature of Confucianism has been going on since the early 1980s. Few scholars consider Confucianism in ancient
Key words: Confucianism; political religion; public faith; civil religion; Han Dynasty
(《天津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