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世紀70年代以後,主要在拉丁美洲天主教界中成形的一個神學主張,主張信仰上帝的人(即是「上帝的選民們」)應該要關注人間制度的公平正義問題,舉凡:貧窮的世襲化、經濟資源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與種族歧視....等等問題,這些都是解放神學所要解放的對向。
解放神學的大抵內容
雖然解放神學運動中的神學家仍舊可以是政治上的保守主義者,但仍有相當數量的論者認為「解放神學」是左翼思想影響下的產物。不過,解放神學家卻反對這種是「左翼思想進入了基督教」的說法,他們認為這種兼愛天下的思想純粹是耶穌曾經教導世人的生活態度,而耶穌的年代遠遠早於馬克思,並且耶穌的愛人思想更是直接來自於《聖經》《申命記》的教條;解放神學家據此正名它們的學說:所有的基督徒都應該具有耶穌那樣子高尚的人格,這才是「基督徒」(基督耶穌的門徒、基督耶穌的跟隨者)一詞的真正意涵。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解放神學與「社會福音神學」不能劃上等號,雖然兩者所關注的議題相近,其不同之處除了解放神學在社會福利政策是否要由要藉由國家集中權力施行的議題上採取了更為寬鬆的立場以外,更為重要的是當「解放神學」做為一個專有名詞時它指的是現代天主教神學裡的一個神學主張,而「社會福音神學」卻是基督教新教神學的一個支流,因此它們之間的成員是不可能重複的。
解放神學的發展過程
解放神學一詞得名於古斯塔沃·古鐵雷斯的同名著作《解放神學》,該書發表以後,得到許多拉丁美洲的天主教神學家們的響應,鼓動一時風潮。至今天已有三十餘年的發展時間,總的看來,「解放神學」的發展可以分為至少三到四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1960年代的中後半段到1971年《解放神學》一書發表的這五、六年間,這一時期為解放神學的形成期,主要是透過中心人物古鐵雷斯在神學會議中發表論文或者是私下與其他神學家的談話裡逐漸形成了解放神學的基本內容。至少早在1968年舉行的「欽伯特會議」上,古鐵雷斯就已經用「解放神學」為題發表過一次的演說。這一時期裡,就在古鐵雷斯與李奧納多·波夫(Leonardo Boff)的交流之下,「解放神學」的內容逐漸完備,邁向它的成熟與發表階段
第二個時期是風起雲湧的1971到1980年代。《解放神學》一書發表後引起了很多的迴響,一些拉丁美洲的天主教神學家認為《解放神學》說出了他們想說的話而加入了這個論述集團。批評的意見也不少,常見的批評是由於不滿意解放神學中使用了馬克思思想中階級的觀念切割了富人與貧窮人、掌權者與無權力者。不過解放神學論者無一不強調自己與馬克思社會主義有根本上的不同:馬克思主義是靠人力企圖打造出人間天堂的理想,而「解放神學」則是人與上帝合作要讓天國降臨人間,後者因此有更高的成功可能,甚至是說,也只有解放神學有成功的可能。
第三個時期是1991年(前後)到2005年,這時期可視為解放神學的理論的成熟期,並且是第二代論述產生並與世界各地與回應挑戰的時期。這時期有兩個現象產生,第一個是解放神學已深獲人心,基督教神學因此注入了一鼓重視實踐的清新力量。第二個現象是解放神學在民間的成功不幸地與各地武裝革命的政變活動相呼應,縱然多數的解放神學論者都是非暴力的主張者,但他們的言論在教廷的眼中已經是跟武裝的革命家站在一起了。這一時期解放神學開始受到教廷的注目,解放神學的幾位領導人被限制發表言論跟著作(包括古鐵雷斯在內)。這一個時期的解放神學家也開始跟各種政治主張做出切割,他們為解放神學定調為:該神學是「出於上帝的要求」、是「為了回應上帝對世人的愛」而不是出於任何人類的學說,更不是為了任何政治制度所做的背書。
第四個時期是因著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逝世(2005年4月2日)而開始的。新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05年4月24日接任教宗,很多的觀察家都注意到了拉丁美洲的天主教界對於新的教宗仍舊是由歐洲的白種人擔任一事表達了他們的遺憾。更加劇這份遺憾的是:這位新教宗正是在解放神學的第二及第三個發展時期中曾經公開斥責解放神學是包裝了神學外衣的馬克思主義的那一位教理部長拉辛格。因此,自拉辛格接任教宗至今的這個階段可以視為解放神學與梵諦岡新關係的摸索期。已經成為教宗的拉辛格是否會繼續其保守主義立場?乃至於拉丁美洲的天主教徒對新教宗的接受程度如何?....等的現象都引發著研究者的高度關注。
解放神學的大抵內容
雖然解放神學運動中的神學家仍舊可以是政治上的保守主義者,但仍有相當數量的論者認為「解放神學」是左翼思想影響下的產物。不過,解放神學家卻反對這種是「左翼思想進入了基督教」的說法,他們認為這種兼愛天下的思想純粹是耶穌曾經教導世人的生活態度,而耶穌的年代遠遠早於馬克思,並且耶穌的愛人思想更是直接來自於《聖經》《申命記》的教條;解放神學家據此正名它們的學說:所有的基督徒都應該具有耶穌那樣子高尚的人格,這才是「基督徒」(基督耶穌的門徒、基督耶穌的跟隨者)一詞的真正意涵。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解放神學與「社會福音神學」不能劃上等號,雖然兩者所關注的議題相近,其不同之處除了解放神學在社會福利政策是否要由要藉由國家集中權力施行的議題上採取了更為寬鬆的立場以外,更為重要的是當「解放神學」做為一個專有名詞時它指的是現代天主教神學裡的一個神學主張,而「社會福音神學」卻是基督教新教神學的一個支流,因此它們之間的成員是不可能重複的。
解放神學的發展過程
解放神學一詞得名於古斯塔沃·古鐵雷斯的同名著作《解放神學》,該書發表以後,得到許多拉丁美洲的天主教神學家們的響應,鼓動一時風潮。至今天已有三十餘年的發展時間,總的看來,「解放神學」的發展可以分為至少三到四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1960年代的中後半段到1971年《解放神學》一書發表的這五、六年間,這一時期為解放神學的形成期,主要是透過中心人物古鐵雷斯在神學會議中發表論文或者是私下與其他神學家的談話裡逐漸形成了解放神學的基本內容。至少早在1968年舉行的「欽伯特會議」上,古鐵雷斯就已經用「解放神學」為題發表過一次的演說。這一時期裡,就在古鐵雷斯與李奧納多·波夫(Leonardo Boff)的交流之下,「解放神學」的內容逐漸完備,邁向它的成熟與發表階段
第二個時期是風起雲湧的1971到1980年代。《解放神學》一書發表後引起了很多的迴響,一些拉丁美洲的天主教神學家認為《解放神學》說出了他們想說的話而加入了這個論述集團。批評的意見也不少,常見的批評是由於不滿意解放神學中使用了馬克思思想中階級的觀念切割了富人與貧窮人、掌權者與無權力者。不過解放神學論者無一不強調自己與馬克思社會主義有根本上的不同:馬克思主義是靠人力企圖打造出人間天堂的理想,而「解放神學」則是人與上帝合作要讓天國降臨人間,後者因此有更高的成功可能,甚至是說,也只有解放神學有成功的可能。
第三個時期是1991年(前後)到2005年,這時期可視為解放神學的理論的成熟期,並且是第二代論述產生並與世界各地與回應挑戰的時期。這時期有兩個現象產生,第一個是解放神學已深獲人心,基督教神學因此注入了一鼓重視實踐的清新力量。第二個現象是解放神學在民間的成功不幸地與各地武裝革命的政變活動相呼應,縱然多數的解放神學論者都是非暴力的主張者,但他們的言論在教廷的眼中已經是跟武裝的革命家站在一起了。這一時期解放神學開始受到教廷的注目,解放神學的幾位領導人被限制發表言論跟著作(包括古鐵雷斯在內)。這一個時期的解放神學家也開始跟各種政治主張做出切割,他們為解放神學定調為:該神學是「出於上帝的要求」、是「為了回應上帝對世人的愛」而不是出於任何人類的學說,更不是為了任何政治制度所做的背書。
第四個時期是因著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逝世(2005年4月2日)而開始的。新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05年4月24日接任教宗,很多的觀察家都注意到了拉丁美洲的天主教界對於新的教宗仍舊是由歐洲的白種人擔任一事表達了他們的遺憾。更加劇這份遺憾的是:這位新教宗正是在解放神學的第二及第三個發展時期中曾經公開斥責解放神學是包裝了神學外衣的馬克思主義的那一位教理部長拉辛格。因此,自拉辛格接任教宗至今的這個階段可以視為解放神學與梵諦岡新關係的摸索期。已經成為教宗的拉辛格是否會繼續其保守主義立場?乃至於拉丁美洲的天主教徒對新教宗的接受程度如何?....等的現象都引發著研究者的高度關注。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