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沈重的字眼 - 恐怖份子 2005-06-24
http://www.globalcontact.idv.tw/myblogs/opinion_detail.php?w_id=86
文 / 陳宗巖

國際先鋒報中,前遠東經濟論壇編輯Michael Vatikiotis在一篇「Why the Middle East is turning to Asia」提到亞洲涉入解決中東問題的可能性,他提及埃及外交部長顧問 Muhammad Shaaban 的一句話:「A fresh approach to making peace will need to start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without seeing everything through the lens of counterterrorism」,認為要中東帶來和平,就不能將任何事情都扯上「反恐主義」,這是多麼關鍵的一句話。

恐怖份子是個沈重的字眼,因此濫用的後果將造成或惡化許多國際問題。牛津字典中說:「恐怖份子是用強制性的恫嚇去推動理想的那群人」,若依照這樣的觀念照這種概念判斷,語言學大師 Noam Chomsky 大力撻伐雷根政府時代大規模派軍隊進入中美洲剷除共黨份子的行為,無疑就是「恐怖主義」。

政治哲學家霍布斯(Thomas Hobbs)在其鉅作「利維坦」說到,人們在敘述事情或邏輯推論時,一定要清楚每個詞語的定義及本質為何,若在有瑕疵的認知中闡述事情,將會扭曲整個結果,造成重大的影響。

我們正生在一個對「恐怖主義」字眼濫用的年代中。以往聽到的恐怖份子的印象是指頭戴黑色頭套,手持衝鋒槍、手榴彈的那批人,現在國小國中的學生一定對這樣的恐怖份子形象陌生,在他們眼中,恐怖份子應該是蒙著面,留著鬍子,穿著中東風味長袍的那些人,甚至無意間在路上看到一個穿著回教風味的回教徒,會直接因為恐怖份子的聯想而恐懼。那些頭戴黑色頭套,手持衝鋒槍、手榴彈的恐怖份子依然在中南美洲橫行,或是義大利黑手黨也依舊存在,只是比起回教徒與恐怖份子聯想關聯性,他們只能算是暴徒而已。

布希在九一一事件後經常使用「恐怖份子」的字眼,因而帶動一種偏頗的印象,只要是信奉回教的不當行為,就被貼上恐怖份子的標籤,俄羅斯車臣共和國人尋求獨立的行為是恐怖主義,菲律賓南部尋求獨立的回教團體是恐怖份子,伊拉克境內抗拒美軍的是恐怖份子,巴勒斯坦尋求建立新國家的是恐怖份子;然而,印尼亞齊省與已經獨立的東帝汶人(East Timor)不是恐怖份子,蘇丹政府與民兵勾結屠殺達佛(Darfur)地區人民不是恐怖份子,以色列人任意逮捕、獵殺他們認為是恐怖份子的行為不是恐怖主義,巴基斯坦總統 Pervez Musharraf、烏茲別克總統 Islam Karimov 屠殺政治異己不是恐怖主義,而是美國忠實的伴侶,這樣奇特的國際標準分明遭到濫用。

當中可以找到三種模式,只要不是回教徒,即使從事牛津字典中定義的事件,就有可能免除恐怖份子的標籤;只要是政府層次的行為就可以躲過恐怖份子的稱號;只要你這個政權對美國有利,就可以赦免從事恐怖主義式的行為。

美國影響世界輿論的能力很強,布希一演講,全世界的媒體都會齊聚一堂,期待著這位世界領袖的一言一行。若能負起責任帶動世界朝向公正、和平之路邁進,這將是世界的福氣。然而,世界領袖的言行顯然一再製造出更多世界問題。把巴勒斯坦塑造成恐怖份子的形象,可以讓以色列有反恐的藉口去傷害巴勒斯坦人,同樣的理由也讓俄羅斯名正言順地攻打車臣,讓烏茲別克、巴基斯坦總統殺戮人民,套一句中共最喜歡的詞句,恐怖主義被「無限上岡」了,被一些政府緊緊抓住這句有政治正確含意的話語,只要是恐怖份子一定是惡的。

恐怖份子從事的行為是邪惡的,但是與恐怖份子同一個信仰、國籍、穿著的人也一定是恐怖份子嗎?至少我知道巴勒斯坦人有許多是痛恨哈瑪斯恐怖份子的,伊拉克有許多人是希望和平轉移政權的,有更多車臣人是希望和平獨立的,這些都是國際上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世界解決這樣問題的方法是,先為他們貼上恐怖份子的標籤,然後就能名正言順消滅他們,世界是這樣在解決問題的,至少現在是如此。因此巴勒斯坦人、車臣人、伊拉克人、菲律賓回教徒成為恐怖份子,但是問題卻解決不了。

埃及外交顧問 Muhammad Shaaban 的話太有道理了,「反恐主義」的概念一涉入,衝突只會更激烈,每個國際問題都貼上這樣的標籤,只會激化敵對團體的衝突,從以巴問題、俄羅斯車臣問題、伊拉克問題都可以得到佐證。「恐怖份子」是個非常沈重、嚴厲的字眼,沒有人喜歡被認為是恐怖份子,世界上的恐怖份子遠比我們所想像的要少很多,當 CNN 一再地在許多時段播送恐怖份子的畫面,造成世人對恐怖份子概念上與範圍上的曲解。

雖然牛津字典定義下的恐怖份子讓上面說的團體無疑成為恐怖份子,但若公平地去評斷,則有更多行為將歸類為「恐怖份子」或「恐怖主義」,美國獨立戰爭難道不是「用強制性地恫嚇英國人,去推動建國理想嗎」,那群人也算恐怖份子吧,法國入侵阿爾及利亞也算囉,日本、德國發動的二次大戰當然也算,但這樣是算不完的,也沒有正面意義的。

越是嚴厲、敏感的字眼使用越要謹慎,但是美國主導的世界輿論顯然太過粗糙。若你有滿腔熱血想追求你的理想,或許採行極端慘忍的手段會是你腦中的選擇之一,但當你有其他選擇可以達到目的,而不用違反人身傷害的原則時,一般人都不會妄加使用,只有萬非不得以時才會使用。而在「恐怖主義」字眼的催化下,會讓更多的人採用那「萬非得以」的選擇,反正我都是大家眼中的恐怖份子,我還怕什麼,顧慮什麼?去看一些被認為是恐怖份子那批人的心聲,你會發現,他們真的都這麼想!「恐怖份子」的威力真的很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vilred 的頭像
    devilred

    Devil Red

    devilr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