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503/27/t20050327_3435385.shtml
構建和諧社會的經濟學解讀 區別西方福利國家
2005年03月27日 15:35
姚 洋
構建和諧社會,我們的下一步任務,是在此基礎上爲民衆提供自我發展的能力。這裏的“能力”,按照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印度籍學者阿瑪蒂爾。森的定義,就是一個人的追求有價值的個人目標所必備的一組功能的組合。這些功能包括免於饑餓的能力、一定的教育水平、健康以及就業等等。當民衆具備了這些功能之後,他們就可以自食其力,爲社會創造財富;同時,社會也因此變得和諧有序。在《以自由看待發展》一書中,森將發展看作是達到個人全面自由的過程。他所理解的“自由”,和馬克思、恩格斯所倡導的“人的全面解放”是一致的,既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又包括個人進行能動的創造活動所必需的能力。
關注個人能力
關注個人能力的培養,使我們既區別於古典經濟學,也區別于西方福利國家。古典經濟學盲目崇拜市場,不關心市場帶來的負面後果。中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起步階段,認識到市場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必要的。教科書上的完備市場是不存在的;在現實中,市場是不完備的。
首先,市場無法解決生産過程中存在的規模經濟問題。規模經濟意味著資源向某個行業或地區的集中,因此天然地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其次,市場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無法通過保險機制完全消除;況且,在現實世界中,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支付保險所需的費用。由於不確定性的存在,市場中就會産生失敗者,他們會因此陷入長時期的困頓之中,他們以及他們的兒女的個人發展無從談起。第三,市場也無法解決外部性問題,也就是個體活動直接對他人造成的影響。環境污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排汙者無需承擔排汙所造成的所有成本,因此他們的排污水平會大大超過社會所容忍的程度。GDP崇拜忽視這種負面的外部性;結果是,一家企業的生産上去了,但周圍民衆的生活質量卻下降了。總之,雖然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有效機制,但它也給社會中的一些人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阻礙他們的能力的發展。
關注個人能力,不是要放棄市場,而是要彌補市場的缺陷,保障個人在市場競爭中擁有充分的準備,讓每個人都沒有後顧之憂,即使失敗了也不至於落入貧困的陷阱之中。同時,關注個人能力,也是爲個人參與市場競爭準備必要的條件,讓每個人擁有攀登社會階梯的能力。換言之,我們的目標是讓每個人充分地分享市場帶來的好處,從而達到公平、公正的發展。
關注個人能力的發展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必然走上福利國家的道路。西方福利國家爲一個人準備了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障,使得一個人不用任何努力,也可以過上安逸的生活。這樣的制度消除了人們的進取心,培養了大批靠社會福利活著的“懶漢”。培育個人的能力決不意味著把個人放進社會福利的保險箱裏去;相反,它意味著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國家僅僅爲個人的發展提供充分的準備條件,使得個人能夠自食其力,並回報社會。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個人對社會責任是以個人具備基本的能力爲前提的。正如森所指出的,我們不能期望一個饑餓的人對社會負任何責任,同樣也不能期望一個臥床不起的病人對社會負任何責任;我們甚至也不能期望一個貧困潦倒的人對他人表現出任何尊敬,因爲他自己就無法做到自尊。從這個意義上說,爲個人提供基本能力不僅是個人發展的前提,而且是培養公民責任、維護社會和諧所必備的條件。
發展個人的能力需要
國家的行動發展個人的能力需要國家的行動。就目前來看,國家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較大的投入。首先,國家要下決心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問題。儘管義務教育在法律上是免費的,但是學生的學雜費和住宿費相對于農民的收入而言仍然太重。國家應該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並減免學生的住宿費。中國2004年的財政收入將達到2.6萬億元,拿出幾百億元不是一個負擔。
其次,國家應該加大對農村公共衛生投入的力度,改善管理機制,遏制嬰兒死亡率的提高以及傳染性疾病的蔓延。國家應該重建農村醫療體系,目前以自願爲基礎的合作醫療不是一個發展方向。醫療保險中存在嚴重的逆向選擇問題,也就是說,只有已經生病或者生病風險較高的人才會參加保險。這樣一來,一個以自願參與爲基礎的保險體系必定會崩潰。要發展農村的醫療保健體系,我們就必須把城市的強制參保辦法移植到農村去。在這裏,國家的財政支援和合理的管理機制是成功的關鍵。另外,在有條件的地方,應該儘快實現城鄉一體化,將城市醫保和農村醫保合併。農村居民可以按其繳費標準,暫時享受比城市居民較少的報銷權利,今後在提高繳費標準的基礎上逐步提高。這樣可以克服目前農村醫保規模小、支付風險大的缺點,從而提高農村居民的醫療水平。
再次,在城市,國家要不斷擴大醫保的覆蓋面,特別是要把兒童包括在內,這對於低收入階層更是重要。國家要進一步完善對失業人員和低收入戶的保護措施。最重要的是,將重點由救助轉移到培養能力的方向上來。國家應該通過減免學費和住宿費等辦法,保障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在農村,國家的重點是保證九年義務教育;在城市,國家的責任應該擴大到高中(職高)教育。國家在高等教育上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因此沒有理由不在基礎教育上投入資金。關注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是使這些家庭擺脫貧困的根本出路,國家必須爲此承擔起責任。
最後,國家應該嚴格環保法規的執法力度,鼓勵農村企業向城鎮的集中,以利污染的集中處理,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國家還應制定積極政策,改善進城安家的農村居民的生活狀況。目前,農民進城就業的門檻已經降低,但農民在城市安家仍然不是名正言順的事情。各地政府應該實施中央2004年一號文件的精神,解決農村進城新移民子女的上學問題。同時,中央政府應該出臺新的政策,鼓勵各地有步驟地將新移民納入城市居民的管理序列,因爲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
總之,經過四分之一世紀的經濟增長,我們國家應該而且也有能力構建完善的社會保護體系。本屆政府提出發展和諧社會的主張,是非常有遠見的。本文認爲,構建和諧社會可以圍繞發展個人能力展開,因爲它既爲個人提供了足夠的保障,同時又爲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
(作者系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 Apr 26 Tue 2005 12:02
構建和諧社會的經濟學解讀 區別西方福利國家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