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邁向全球化,先了解反全球化

內政組助理研究員 桂宏誠


自從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三十日在西雅圖召開的WTO貿易部長會議時起,與經濟議題有關的會議開到哪裡,反全球化的抗議者就跟到哪裡,迄今即將屆滿兩年的時間裡,全球已發生超過十次以上具有相當規模的「反全球化」運動。而在今年七月二十日於義大利熱那亞舉行的八大工業國高峰會(G8)時,估計最高有三十萬人參與的「反全球化」示威運動中,更是首度釀出了人命。在也已成為「全球化」的「反全球化」運動當中,究竟是哪些人在「反全球化」?他們為什麼又要「反全球化」呢?這兩個問題,似乎如同我們的勞工在反失業遊行中也喊出「反全球化」的口號一般,還無法在台灣社會獲得普遍的關注。

「反全球化」者的理由繁多,構成也相當複雜,通常只是因共同的「反全球化」而集結在一起。這些人包括了擔心失業的工會份子、反對新經濟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左派人士與發達國家的農產品保護主義者,以及認為全球化加劇環境惡化的環保人士等。而以台灣當前對「全球化」的認知而言,如果有所謂「反全球化」運動正在醞釀成型,恐怕尚僅僅觸及的是農產品保護與擔心失業率不斷升高之理由而已。

即使如此,台灣社會與政府都應該導正的一個觀念是,不要誤認為只要與全球經濟自由化體系接軌後,國家的經濟就自然搭上快速發展的列車。因為,當前的全球化是以跨國公司與工業國家政府為核心,偏重於自由貿易與世界資本的形成,在此全球化過程中,所謂「民族國家」與「國家主權」的作用都將遭到弱化。然而,我們除了存在較其他國家更為複雜的兩岸關係外,對於國家在全球化衝擊下的新定位,是否也已經找到了適當的座標?更有甚者,當前全球化正帶來「資本與勞工」及「資本與國家」兩大關係之間新的緊張情勢,台灣的政府是否已經預見了這個發展?

我們固然承認「全球化」是邁向世界相互依存整合的歷史趨勢,但誠如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曾經所說,「反全球化」不是反對「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對「全球化」所衍生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全球化帶來的貧富差距的更形擴大。此外,德國學者貝克(Ulrich Beck)也曾分析,全球化下的跨國企業能夠將工作位置出口至工資最低的國家,造成其本國的失業率提升,而且還可以選擇稅率最低的國家繳稅。這種「虛擬的納稅者」相對於創造大部分工作位置的中小企業卻承受稅收官僚體制的挾制,造成的是全球化的失敗者支付國家的開支,而全球化的勝利者則獲得不成比例的盈餘。

台灣汲汲於加入WTO成功後,是否有面對來勢洶洶的全球化衝擊之體認與準備?會不會也陷入以弱勢的國家、弱勢的人民來承擔「全球化」所衍生問題的代價?這些都是我們立即要面對的問題,而我們要邁向「全球化」,就不能夠漠視「全球化」的「反全球化」現象。甚至於,要先懂「反全球化」,才能夠談「全球化」。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vilred 的頭像
    devilred

    Devil Red

    devilr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