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7] 憲法權利只是用來對抗政府的是憲法的一項基本原則。見Flagg Brother, Inc, v. Brooks, 436 U.S. 149 (1978) (判決第14條修正案的正當法律程式條款只適用於政府)。
[98] 見Edmonson v. Leesville Concrete Company, 500 U.S, 614 (1991) 認定在一次陪審團審判中,私人排除兩名黑人陪審員的最終決定權為國家行為)。在Leesville案中,最高法院採納了Lugar v. Edmonson Oil Company Inc., 457 U.S. 922 (1982)案確定國家行為的方法。最高法院提出,被訴行為是否是由源自政府權力的權利或特權造成的,被指控違反憲法的私人團體是否可以被公正地描述為一個國家主體。為做出上述判斷,最高法院在Leesville案中考慮了以下因素:主體依靠政府幫助和津貼的程度;主體行使的是否是傳統的政府職能;造成的傷害是否是由於政府授權這一事件以獨有的方式加重。同上,第621-622頁。同樣見Lebron v. National RR Passenger Corp., 513 U.S. 374 (1995)(因為受政府控制並且履行政府職能,儘管並非政府機關,Amtrak仍要求承認言論自由)。
[99] 見R. v. Panel on Take-overs and Mergers ex parte Datafin plc., 1 QB 815 (1987) (聯合王國的一個案例,該案中兼併委員會在自我管制的框架之內履行重要的管制職能亦要接受司法審查)。見Murray Hunt, ”Constitutionalism and Contractualisation of Government” in The Province of Administrative Law,同上注12,第28-29頁,對這一案例的分析。
[100] 儘管某些英聯邦學者抱有希望,“公共職能”標準尚未超越Datafin案比較狹隘的情形。法院不願意拓展美國國家行為原則,是因為擔心侵蝕我們憲政制度依賴的公私之間的基本劃分。一個評論者把最高法院對國家行為的限制性姿態評價為,“與那些希望保留州的權力反對聯邦政府的侵奪,以及那些希望限制司法機關事後評價政治程式的作用的大法官志趣相投。”見The Encyclopedia of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Leonard W. Levy, Editor-in-Chief and Kenneth L. Karst, ed.; New York: Macmillan, 1986) 關於最高法院的重要限制,發生爭議的政府職能必須無條件地保留給州,見Jackosn v. Metropolitan Edison Co., 419 U.S. 345 (1974) (認定即使公用事業單位提供“實質上的”公共服務亦不構成國家行為,因為提供服務並非傳統的公共職能)和Flagg Bros.,同上注97。
* 邊緣學術研究產生於批判法學研究,包括了批判種族理論、激進女性主義理論以及同性戀法律研究,其特徵之一是對現代制度的宿命論持懷疑態度。邊緣學術研究從批判法學研究排斥美國自由主義傳統的態度中汲取了靈感。按照自由主義傳統的理解,只要形式上公正、平等的法律結構賦予獨立的個體平等機會,他們就能夠取得成功。邊緣學術研究認為是文化中的根本偏見維繫著到處可見的不平等,因此亦被稱為“後批判法學研究”。
邊緣學術研究正如其名,關注的是那些處於社會底層的人群,從而尋找矯正折磨社會的病痛的工具。傳統的學術研究是分析的、線性的,只是為那些具有相同思維以及相同背景的學者寫作的,並且以客觀性和中立性自傲。而邊緣學術研究認為傳統學術研究所謂的客觀性和中立性是可置疑的,掩蓋了對傳統社會中稀有資源進行分配時的價值判斷。邊緣學術研究通過考察處於社會下層的人群對實踐與法律的關注,力圖運用現存的制度為這些邊緣化了的團體爭取社會正義,從這一角度講,其可以說是制度分析的一種。邊緣學術研究不僅拓展了法學研究的目的,也增加了法學研究的讀者。——譯者
[101] 正如一位評論者指出的,“不要過高期望可以向最高法院那套由於是‘概念的重災區’(conceptual disaster area)而予以駁回的決定尋求指導。”見David A. Sklansky, “The Private Police” (1998) 47 UCLA L. Rev. 該文還援引了Charles Black, “The Supreme Court, 1966 Term –Forward: “State Action,” Equal Protection , and California’s Proposition 14”, (1967) 81 Harv. L. Rev. 69, 95.
[102]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5 U.S.C. § 553 (1994).
[103] APA第57節禁止行政機關官員在正式的規則制定或裁決過程中和任何利益團體單方接觸。
[104] 5 U.S.C app. §§ 1-15 (1994).聯邦諮詢委員會法(the Federal Advisory Committee Act)建立了有私人團體參加的政府評議會,要求除了某些例外情形,聯邦行政機關應正式賦予那些它們與之碰面並獲取建議的團體特許權。該法要求 The General Service Administration and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批准特許。在該團體中各種觀點必須得到均衡代表。
[105] 該努力已被行政機關採納(見克林頓重塑管制的倡議,包括Project XL, the Common Sense Initative and the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 Program),並且得到國會批准(見,例如,the Negotiated Rulemaking Act, 5 U.S.C. §§ 561-70, 581, 582-90),得到現在已經停止活動的美國行政會議(Administrative Confer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的支援和部分學者的贊同。見Freeman,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同上注67。見Philip J. Harter, “Negotiating Regulations: A Cure for Malaise” (1982) 71 Geo. L. J. 1.
[106] 見 William Funk, ”Bargaining Toward the New Millenium: Regulatory Negotiation and the Subversion of the Public Interests” (1997) 46 Duke L. J. 1351; Susan Rose-Ackerman, “American Administrative Law Under Siege: Is Germany a Model?” (1994) 107. Harv. L. Rev. 1279.同樣見USA Group Loan Service,同上注43。
[107] 見Mashaw, Greed, Chaos and Governance ,同上注3第22頁(引用對州際貿易委員會管制鐵路,聯邦通訊委員會管制廣播行業和聯邦動力委員會管制天然氣行業的關注作為例證)。
[108] 從公共選擇理論的視角,立法最好理解為私人利益集團和自利的立法者之間達成的交易。行政機關僅僅是私人利益集團對“交易”的執行進行討價還價的另外一個場合,法院則是通過解釋把那些交易結合在一起。見Gary S. Becker, “A Theory of Competition Among Pressure Groups for Political Influence” (1983) 98 Q. J. Econ. 371; Jonathan R. Macey , ”Promoting Public-Regarding Legislation through Statutory Interpretation: An Interest Group Model” (1986) 86 Colum. L. Rev. 223.
[109] 見Mark Seidenfeld, “A Civic Republican Justification for the Bureaucratic State”(1992)105 Harv. L. Rev. 1511.
[110] 見Mashaw, Greed, Chaos and Governance, 同上注3(認為許多立法和行政行為的例子可以通過公共選擇自身的理由加以解釋)。參見”Theory of Public Choice Symposium” (1988) 74 VA. L. Rev. 167.
[111] Aman ,”Administrative Law for a New Century”,同上注71,第117頁。
[112] USA Group Loan Services,同上注43。
[113] Chevron USA ,Inc. v. 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Inc., 467 U.S. 837 (1984).
[114] 當然,行政法學者可能在轉向情境分析時逡巡不前。法院亦有可能抵制,尤其是最高法院,它認為Chevron尊重是控制其審判進程的有用工具。見Peter L. Strauss, “100 Cases a Year ” (1987) 87 Colum. L. Rev. 1093.
[115] Christopher F. Edley Jr., Administrative Law: Rethinking Judicial Control of Bureaucrac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16] Susan Rose-Ackerman, “Triangulating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A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Law: Rethinking Judicial Control of Bureaucracy by Christopher Edley, Jr.” (1990) 78 Cal. L. Rev. 1415,1419.
[117] 同上,第1418-1419頁。
[118] Edward L. Rubin, “The New Legal Process, The Synthesis of Discourse, and the Microanalysis of Institutions” (1996) 109 Harv. L. Rev. 1393. 在他的文章中,Rubin為該方案的生命力做了辯護,認為它與法律學術界兩種主導的理論趨勢,即邊緣學術研究(outsider scholarship)和法律經濟學,是相容的,它除了追求二者的共同目標之外,還可能追求它們各自的目標。
[119] 同上。
[120] Rubin使用微觀制度主義一詞描述的是“研究”而不是“方法”。許多不同的方法論都和微觀制度方法有關,包括那些從經濟學(尤其是博弈論)、政治學(尤其是執行研究)和社會學(尤其是制度主義)中汲取的。見John T. Scholz, “Cooperative Regulatory Enforcement and the Politics of Administrative Effectiveness” (1991) 85 Am. Pol. Sci. Rev. 115(將利益集團理論用於執行分析)。我用制度主義一詞指的是社會學中關注非正式權力的思想學派,這些非正式權力包括慣例、信仰、獎勵機制和話語等,它們和正式的法律權力一起組織行為、設定規範並且產生效力。法律可以幫助建立推動組織發展的關係和激勵,但法律只是其他影響中的一種。
[121] 見Lawrence, “The Private Exercise of Governmental Power,” 同上注74。
[122] 關於贊成非等級制的管制和管制主體的觀點,見Scott, ”Analysing Regulatory Space: Implications for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Reform,” 同上注80。Scott管制空間的概念和以國家為核心的管制概念形成對比,前者由許多各自具有不同資源的公共主體和私人主體佔據,後者中公共行政機關對標準的制定、實施和強制執行擁有正式的、無所不包的控制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vilr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