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土資源豐富 但經濟發展落後--歐盟擁抱土耳其 又愛又怕

文/林麗美


二○○四年,歐盟會員國在布魯塞爾的高峰會上,終於放行土耳其從隔年(二○○五年)十月開始,進行加入歐盟的談判協商。儘管協商的過程,將耗時十年之久,土耳其才可能正式成為歐盟的會員國,但伊斯坦堡的股市等不及了,當日立刻一舉衝破兩萬四千點。

 
加入歐盟 商機無窮

 儘管土耳其當局已遷都到安卡拉多年,曾經是羅馬三帝國(查理曼、拜占庭及奧圖曼大帝)首都的伊斯坦堡,現在還是土耳其的財經重心。二○○四年五月,歐盟納入東歐及塞浦路斯等十國成為正式會員國之後,旋風式地帶動這些國家的股市、房市齊揚。敏感的國際資金,又悄然南移到土耳其布局,他們所守候的,無非是上周五歐盟高峰會的這一刻--確定土耳其將納入歐洲的版圖,領土及資源豐富的土耳其,若能加入歐盟,商機必然無窮。
 
 土耳其二○○四年第二季的經濟成長高達一三.四%,遠遠凌駕歐盟各國,而且近來的通貨膨脹率也從二位數,降至個位數,這是一九七四年以來從未見的良好表現。上周,國際貨幣基金也同意撥出一百億美元的經濟振興貸款,無異再為其注入一針強心劑。

 九○年代的土耳其經濟,可說是動盪不安,一九九四年國內生產毛額(GDP)下跌五%、一九九九年再跌五%、到了二○○一年,再下跌七%,貨幣大貶值,嚇得外資敬鬼神而遠之,近年的平均外國直接投資金額,每年都不到十億美元,少得可憐。

 布魯塞爾高峰會議結束後,在國會占三分之二多數的土耳其總理爾德根回到安卡拉,受到支持者的夾道歡呼,顯示這些古老帝國的後代子民對經濟改革的期待之深,他們希望透過加入歐盟,帶動外資的湧入,活絡製造業、增加就業機會、改善社會福利,重現大帝國的往日雄風。

 的確,到了二○○五年十月,土耳其的命運可能改觀,外資信心將逐漸回籠。不過,首當其衝的是,土耳其的百萬富翁,在一夜之間都將消失了,因為他們的戶頭存款馬上要少掉六個零,一百萬里拉只能換得○.五三歐元;歐元的價格標示,也將正式在土耳其商店掛牌(一年中,仍採取兩價並行)。


文化差異 仍待克服

 一四五三年,奧圖曼的回教帝國,擊敗了希臘正教的拜占庭帝國之後,千年老店的羅馬帝國的基督教勢力,在土耳其終告結束,由回教勢力接掌。儘管是回教國家,近代的土耳其,在政治上卻是站在歐、美這一邊,一九六三年就已是歐洲社群的準會員、一九五二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不是當時勢均力敵的華沙公約)。但是四、五十年來,總是因為與塞浦路斯的軍事衝突、人權評等太低,以及多次的經濟危機,導致土耳其總是無緣踏入歐盟的大門。

 這一次,歐盟好不容易打破了數十年的爭議,終於準備接受這個回教國家,正如當天布魯塞爾會議輪到當主席的荷蘭官員說的,「今天,我們改寫歐洲的歷史。」而歐洲的宗教也將由單一走向多元。這一重要的歷史腳步,走得卻不輕鬆,一些「老歐洲」國家如法、德、奧地利,都不怎麼高興,澳地利籍的歐盟農業委員會委員費雪勒說:「土耳其比較像東方人,不像歐洲人。」言下之意,土耳其不該加入歐洲俱樂部;荷蘭籍的歐盟單一市場委員會委員柏肯斯坦說:「耳其如加入歐盟,那不等於一六八三年土耳其從維也納的撤軍,完全沒意義了?」法國前總理季斯卡更直截了當地說:「土耳其如加入歐盟,歐洲就完蛋了。」

 其實,目前歐盟的準會員國中,已有兩個回教國家--阿爾巴尼亞及波士尼亞,只是它們小而窮,是兩顆丟到湖心不會起漣漪的小石子,在歐洲不會產生什麼了不起的發酵作用,沒有人在意它們;土耳其可不一樣了,這個大而窮的異教國家,一旦像中國獅一樣睡醒了,河東獅吼,將令人坐立難安。

 土耳其目前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不及過去歐盟十五國的平均GDP的三分之一,比不上立陶宛一小國,和羅馬尼亞及保加利亞差不多而已。歐盟既已同意土耳其開始入會協商,就表示有義務提供農業補助款及撥款助其改革經濟,以縮短與會員國之間的各項差異,對歐盟的經濟將是一大負擔。

 歐洲人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前陣子,土耳其總理竟還宣布要施行「通姦罪」,引來歐洲譁然,群起而攻之,所幸爾德根總理懸崖勒馬,才能在這次會議順利取得歐盟的入門票。由此,也可看出土耳其與歐洲的文化、道德及宗教差異,都將是未來融入歐洲之路的大問題。

 不過,歐盟也不是省油的燈,土耳其的幅員廣大,橫跨歐、亞兩洲,將土耳其納入歐盟,無異是歐洲勢力向東的延伸,未來的歐盟地圖,將改變成與伊拉克、伊朗及敘利亞等國家直接為鄰,不等於歐洲領土「不戰而擴」?加上土耳其本身是回教國家,對日益猖獗的恐怖主義,大有「和親」的意義;還有土耳其有七千多萬的年輕化人口,對逐漸老年化的歐洲人口,將來在勞力上可發揮互補的作用,對歐洲的經濟發展,應是相加相乘的效果。


負債龐大 形成障礙

 有趣的是,土耳其加入歐盟的協議中,彷彿看到台灣的影子在此擺晃著。土耳其與希臘,因為塞浦路斯領土的爭議,數十年來相互敵視,但是經濟是無國界的,「利之所在,商人之所在」,與土耳其有最深的歷史及地緣關係的希臘商人,十年前,在伊斯坦堡才只有三、四家希臘公司,現在,已快速成長到五、六十家。這一點,是不是和台商與中國市場的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

 另外,台灣與國際社會的互動模式,也在此被引用。南塞浦路斯的主權承認問題,一直是阻礙土耳其進入歐盟之途的大石頭,這一點塞浦路斯的命運,和台灣相似,土耳其扮演的是中國的軍事霸權心態,不願放過到手的「肥羊」,不願承認塞浦路斯的合法政權;不一樣的是,台灣在國際社會孤立無援,被各國視為利益的禁臠,沒有人在國際社會向台灣伸出援助之手;而南塞浦路斯何其幸運,有希臘及歐盟為其撐腰,本身又是握有否決權的歐盟會員國。

 在布魯塞爾高峰會所簽訂的歐盟協議中,在歐盟的壓力下,土耳其同意簽署包括塞浦路斯等八個新會員國的安卡拉協定附加文件,土耳其總理爾德根保證,未來十個月內,將與包括塞浦路斯在內的歐盟國家,簽訂一項關稅修正協定。如此,就等於以間接承認的方式,和塞浦路斯建立實質的政經合作關係。這種「柔性承認」的方式,靈感據說是來自美國對台灣的「不承認,但建立實質關係」。此舉固然是一大突破,但對塞浦路斯的獨立之路,很可能和台灣一樣,變成永遠的魔咒,是幸?抑或不幸?

 土耳其過去兩年的平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為八.四%,通貨膨脹率大有改善。不像老歐洲的人口,已逐漸邁向老年化,土耳其有七千多萬人,是黑海十小國的總人口數之和,年輕有活力,未來在歐盟的政治影響力,可能不下於德國。只是目前土耳其負債龐大、薪資水準與歐盟國家差距太大、加上本身的官僚作風、軍事的霸權心態,要融入歐洲,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vilr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