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領導人應持續對話-----布希傾聽 美歐關係漸入佳境?



文/陳文賢(歐洲聯盟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歐盟與美國過去幾年來關係不順遂的關鍵,主要是因雙方對一些主要政策的觀點不同,包括外交政策、人權及環境問題等。但毫無疑問的是,歐盟不滿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攻擊應是最為直接的因素。


伊拉克重建問題共識的建立

由於布希總統的連任,歐盟的主要國家深知未來四年仍舊必須與布希打交道,特別是法國也傾向於儘速和美國和解。美國則因伊拉克戰後,有關伊拉克境內安全的維護及各項建設所需的經費、技術及人員,需要歐盟國家的支持,因此布希在新一任的開始,也希望趕緊與歐盟修好。

伊拉克於今年一月底完成選舉,順利產生新的政府,則提供了美國與歐盟就伊拉克問題達成和解的機會。布希總統更於二月下旬訪問歐洲,履行他聲明就任之後要儘快訪問歐洲的承諾。

美國國務卿萊斯也在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領袖會談時,承認美國與歐盟在一些重大國際議題上的確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但強調美國一向支持歐盟的統合,同時美國與歐盟也有長期分享共同價值的歷史。

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曾經在法國及德國不支持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的情況下,批評法德兩國是所謂的﹁舊歐洲﹂。但在今年二月於慕尼黑舉行的國際安全會議上卻幽默的提及講那些話的是﹁舊倫斯斐﹂,希望化解與歐盟不合的用意也至為明顯。

歐洲執委會主席Jose Manuel Barroso也強調布希總統的訪問歐盟象徵北大西洋兩岸關係的堅強及持續遠超過雙方的不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二十六個成員也準備採取實際的行動來支持雙方關係的強化,北約部分成員將派遣軍隊到伊拉克,有些則協助訓練伊拉克安全部隊。歐盟也將協助伊拉克制訂一部新的憲法。


仍待美國與歐盟雙方克服的問題

美國與歐盟雙方雖在伊拉克問題上逐漸取得共識而使大西洋兩岸關係的改善露出曙光,但對下述等問題仍存在有雙方觀點歧異、政策及利益不同等落差。

布希總統及其國務卿萊斯強調,歐盟一旦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會導致亞洲軍事平衡的不穩定,特別是會威脅到美國在亞太的駐軍及台灣的安全。然而,歐盟方面顯然對中國的看法與美國有極大的不同,歐盟視中國的崛起為龐大的經貿機會,而不認為中國會是一項潛在的競爭或威脅。

關於伊朗問題,萊斯雖說在目前美國並沒有使用武力的計畫,但言下之意卻是不排除軍事攻擊的選項。而法國與德國則堅決的認為應以外交及經濟的誘因來促使伊朗終止濃縮鈾的提煉。德國的一項民調顯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受訪者相信布希政府會用武力攻擊伊朗。不過,以目前來看,布希政府應會嘗試以外交途徑來解決伊朗的核武計畫,布希已經傾向於贊同法德使用外交途徑的主張,並同意歐盟出售民航機給伊朗及支持伊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來要求伊朗終止核武計畫。

歐盟希望美國簽署「京都議定書」,但從布希總統的回應,例如美國每年花六十億美元的經費用於發展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新科技,美國人也關心他們所呼吸之空氣的品質,短期內美國似乎不會簽署該議定書。歐盟也希望美國領導有關聯合國的改革。

此外,近年來在有關大西洋兩岸的貿易及移民等問題上,美國與歐盟的合作比美國與北約的合作更為密切,因此未來北約是否仍應繼續做為大西洋兩岸對話及商討合作事項的論壇,還是應改以歐盟做為主要的平台(如德國總理施若德及法國總統席哈克所建議),則仍待觀察。


布希總統的「傾聽之旅」

大西洋兩岸關係自然不可能因布希的訪歐之行而會有立即的改善,但是藉著布希與歐盟及其主要成員國領導人的會談,應會讓布希總統進一步瞭解雙方問題之所在而有助於日後關係的改善,布希即稱自己的訪歐之行為「傾聽之旅」(Listening Tour)。

未來歐盟與美國在一些重大的國際問題仍會有觀點及政策上的不同,但是基本上由於大西洋兩岸關係有共同的價值,又有長期的同盟關係,只要能尋求一個折衷點,雙方關係就不至於像因伊拉克問題而發生失和的情況。尋求折衷點的辦法則需要藉助外交的對話與妥協,若布希總統及萊斯與倫斯斐等重要決策官員和歐盟領導人之間的對話能加以持續,則北大西洋兩岸關係的修好及恢復正常應是可以預期。


(轉載自Taiwan New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vilr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