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p://lib.tngs.tn.edu.tw/fish/camp/class/89/890118/890118-01s/22.htm
五四運動與現代化思潮之探討

一、 前言
    「民主」與「科學」是現代化國家的兩個表號,我國近年來的民主成就與科學上的發展,舉世有目共睹。然而,開啟中國民主與科學的紀元之鑰,即民國初年的「五四運動」。此運動開啟了中國現代化的思潮,藉著文獻的探討,了解其歷史背景、發展的過程以及所產生的影響,以今時代的觀點來加以省思。

二、 五四運動的歷史背景
   「五四運動」此一名詞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指民國八年(一九一年)五月四日在北京發生,後來又擴及全各地的學生愛國運動;另一方面指五四前後若干年內發生的一種文化、思潮運動。一般把前者稱為「五四」救亡運動,把後者稱為「五四」新文化運動。兩者間有著密切的關聯都具有要求民主要求科學反帝反封建性質。以下就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來探討其歷史背景:
(一) 社會方面:「五四」時期的中國人有別於清末以富國強兵為當務之急,卻對帝國主義茫無所知的情形,而明白當前的急務是把中國從列強的轄制下解救出來。由於帝國主義的壓迫,一般民眾普遍充滿著救國的熱忱,加上知識份子的領導,而團結凝聚成強烈的救國意識。
 (二)政治經濟方面:在眾多列強中,以日本對中國侵略最甚。以惡名昭著的「二十一條」為例,日本實際上欲控制滿洲、內蒙、山東、中國東南沿海區域和長江流域的各地,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和行政;並且日本有權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日本醫院、教堂和學校;重要城市的警察必須由中日合作組織和管理;中國所需軍器的半數或以上要購買日本出產品;准許在中國領土上建立中日合辦的兵工廠……等其他意圖控制中國的要求。
(三)文化思想方面:此一時期中國有許多的學生到日本、美國和法國留學,受到西方自由、科學、民主等思想之影響而激起改革的熱忱。
  因著社會上充滿強烈的救國意識,政治、經濟上受列強尤其是日本的壓迫,再加上文化思想上的開放,「五四運動」蘊孕而生。

三、 五四運動的過程
   「五四運動」發生於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二一年之間,由一群中國的學生、知識份子所發動,代表人物如:羅家倫、胡適、張傑人、楊亮功、梁實秋、陳立夫……等中國近代思想家。對於「五四運動」的過程,就原因、目的及方法、結果分述如下:
(一) 原因:一九一五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要求,一九一九年凡爾賽和會作出山東決議案,激起中國民眾高漲的愛國心反抗列強的情緒,中國學生和新起的思想界領袖得到群眾的支持,引起一連串的抗日活動和一項大規模的現代化運動。
(二) 目的及方法:政治方面,以遊行示威為手段,企圖達成「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目的;文化思想方面,希望透過思想改革、社會改革來建設一個新中國—提倡西方的科學和民主概念抨擊中國傳統的倫理教條、風俗習慣、文學、歷史、哲學、宗教,以及社會和政治制度,而其動力多從西洋的自由、實驗、功利、無政府、社會主義等思想而來。
(三) 結果:五月四日的抗議示威所發展而成的一連串活動,迅速自北平一隅擴展至全國各角落,商人、工人紛紛以罷工、罷市響應,終於逼北京政府讓步,改變內政和外交政策,也對當時新文學、新文化、新思潮的影響至為深遠。

四、 五四運動的影響
   「五四運動」在中國現代史上產生了極巨大的影響,影響層面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社會經濟、家庭倫理等方面。
(一) 政治方面:國民黨改組,中國共產黨及其他政治、社會集團誕生,反軍伐主義和反帝國主義得到發展。
(二) 文化教育方面:新的白話文學從此建立,群眾的普及教育也因此大為推廣。
(三) 社會經濟方面:學生運動和勞工運動抬頭,中國的出版業和民眾輿論的力量都大有進展。
(四) 家庭倫理方面:加強舊家庭制度的沒落,女權運動的興起。
依據周策縱(民78)對於「五四運動」的影響敘述如下:
「五四運動」的至鉅影響:儒家的無上權威和傳統的倫理觀念遭受到基本致命
的打擊,而西方輸入的西方思想則大受推崇。
胡適認為「五四運動」是一種學生愛國運動,但他強調當時文化活動的重要性,而不強調種種社會和政治的活動。他採納孫文的看法,認為「五四」的學生活動與當時的文學思想運動有密切的關係。孫文對思想運動的估價高於其他活動而胡適則特別注重新文學運動,尤其是白話問題。由於胡適及其他持相同見解者發表的英文著作,使不少西方人得到一種印象,以為這次新文化運可叫做中國的文藝復興。白話文的應用固然是「五四運動」最卓越的成就之一,我們應當認清,文學革命實在只是這一時期裡多方面大進場中的一方面而已。我認為當時政治的和社會的活動,以及新觀念的出現,其重要性不亞於白話文的應用。

五、 五四運動對今時代的省思
  「五四運動」所帶來的新文化、新思潮運動即意味著汰舊換新、反對傳統文化的文化思想革命。「五四」時期的知識份子反對傳統、破除傳統,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及魄力的;他們崇尚西方文化而摒棄一切的傳統舊有文化,然而這種「全盤西化」欲也不適當地否定了一些值得保存的傳統固有美德。對於今時代而言,則需要將「五四運動」這種不斷求新、求進步的精神適當地應用在現今的社會上,既不能默守成規在舊有的體制中滯留不前,也不能一味地否定傳統而不經塞選的全盤更新;最為理想的則是採取融合現代與傳統文化、截長補短的中庸之道,不斷地自我批判及改進,而有更多元化的發展。這種「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概念適用於政治、教育、文化、社會等各個層面,唯有不斷地改良、精進,才能使國家邁向更開拓的局面。

六、 結論
   在現今知識爆炸之時代,不論是政治、社會及文化教育的變革都相當快速,民主政治的蓬勃發展、社會價值觀的不斷更新,以及文化思想、教育體制的改變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身為今時代的一份子,則應當持有不斷學習、充實自我、更新自我的態度與熱忱,時時檢討反省,共同將社會推向一個更進步的時代。

七、 參考書目
聯副紀者聯合採訪(民68)。我參加了五四運動。聯合報叢書。
李澤厚、林毓生(民78)。五四:多元的反思。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周策縱(民78)。五四運動史(上)。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民88)。五四運動八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vilr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